5.4.18 清明节
清明节
(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)
编辑
清明节又叫踏青节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
[1]
。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
清明
最早只是一种
节气
的名称,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
寒食节
有关。
晋文公
把
寒食节
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在
山西
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
寒食节
;
榆社县
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;
垣曲县
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
寒食
节,前二天为小寒食。
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“
时年八节
”之一,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,节期很长,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,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。清明节原是指
春分
后十五天,1935年
中华民国政府
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,也叫做民族扫墓节
[2]
。
《
历书
》:“
春分
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清明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
春耕
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之说。
[1]
‹
›
主页
查看网络版本